两会热点 | 全国人大代表高红卫: 为国际工业互联网建设贡献“中国方案”
- 2019-03-15 10:04:00
- 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转贴
- 2730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接受《人民邮电》报专访时,详细解读了航天科工为国际工业互联网建设贡献的“中国方案”。
高红卫告诉记者,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制造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第一种,以完善的CPS(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从设备的智能化开始,逐步向上延伸到生产线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智能化,最终通过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向工业4.0的目标前进,可以称之为德国模式。第二种,在基本实现智能制造的垂直配套体系之中,以线下全球协同制造分工布局为基础,打造全球化线上协同制造与协同售后服务平台,继续保持全球制造业垂直分工体系的主导地位,可以称之为美国模式。第三种,在绝大部分企业不具备智能制造能力,企业的运营流程尚未完成信息化改造,且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智能化改造和信息化改造的前提下,从云制造生产方式变革入手,在渐进开展制造能力智能化改造和企业运营流程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同步开展企业制度的调整与变革。这种模式发展的实际效果将是“自上而下逐步深化”,最终实现从云制造到协同制造、从协同制造到智能制造的逆袭。
航天云网选择的就是第三种发展路径。即首先搭建工业领域公共云平台,从打造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起步,先把分散在全国各个角落市场主体的资源配置与业务流程优化工作放在中心地位,配合中国制造业的群体转型,重点服务中小微企业生产方式转变,以及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变革的需求,从云端企业“省钱、赚钱、生钱”三个层次逐步递进,着力打造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
航天云网上线近四年交出的答卷,初步验证了具有中国特色、自上而下逐步深化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的现实合理性。航天云网模式,既是通过“智能+”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赋能”的“航天方案”,也是为国际工业互联网建设贡献的“中国方案”。
通过实践,航天云网成为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不仅为航天科工内生动力生成起到关键作用,还为社会化先进制造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资源。航天云网采用“一脑一舱两室两站一淘金”的系统级工业应用,向遍布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用户,提供普惠的免费服务与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并在全国“七个区域九个城市”推进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落地。
同时,航天云网国际云平台实现7种国外语言环境的上线运行。目前,该平台已形成数十个柔性化生产协同制造及智能化改造应用实践案例,普遍缩减研发设计周期30%至45%,生产效率提高25%至60%,成本降低10%至30%,用工减少30%至60%,促进了工业服务、工业设备和工业产品的社会化集成共享、优化配置和业务协同。航天科工制定了全球首个面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的国际标准,并获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等国家级示范工程。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告中明确提出了“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明确要求。高红卫感慨地说,“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个要求,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契合时代发展趋势,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红卫表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航天科工开辟中国特色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的初心,持续不断的创新是航天云网勇立工业互联网潮头的关键。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迭代优化、持续升级的过程。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持续创新,是航天云网的发力点。随着平台的基础架构完善、用户更多,航天云网进入到了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牵引力、用户体验好坏为检验工作成效主要标准的市场导向发展阶段。
因此,未来航天云网致力于构建和涵养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由此应运而生的CMSS生态体系由应用提供方、使用方和运营方构成,三者形成互利共赢的生态圈,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为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产业的云化改造提供稳定可靠的整套解决方案。
如何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如何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高红卫颇有自己的见解。他说,运用工业互联网及蕴含在其中的新一代技术提供的先进工具、方法和手段对我国传统制造业进行重新赋能,将产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
首先是企业的组织形态将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科层式“金字塔”企业组织结构中的部分常规内部管理职能将被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共享资源交易功能所替代,企业组织将变得“小而精”。
其次是企业形态将向“极大化”和“极小化”两端快速演变:极大化的平台将产业链的纵横业务数据囊括其中,通过数据挖掘应用形成超级产业生态,覆盖整个行业甚至所有行业;极小化则是平台上的企业借助于更加精细化、社会化的专业分工,通过能力协同与资源共享而全面小型化、微型化。
三是通用制造过程代工化将持续发展,直到全球只剩下几个代工巨头为止,品牌企业将逐步走向“空心化”(强于创意设计与市场营销)。
四是传统的“独立”企业将逐步淡出市场,平台型企业与平台上的专业化企业紧密合作,以最专业的设计、最完整的能力和最低的成本将传统的“独立”企业逐一挤出市场,一批轻资产、高效运作的新型制造类企业将遍布全球。
如何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历史进程中占有先机、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
高红卫建议,国家支持有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搭建跨行业、跨领域的全业务链条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议国家鼓励更多小微工业企业和科创企业、科创人员到网上开厂,迈出融入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关键一步;建议国家将政府的监管与服务职能(比如工商、税务、质检、生产安全等职能)主动嵌入到跨行业、跨领域的全业务链条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中,为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奠定基础;建议国家将各类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教育、科技、文化、医卫、法律等资源)主动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方便企业运用这些公共资源,避免相同资源各地重复投入,为“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增添新的内涵。
本文来自: 人民邮电报 版权归原机构和作者所有
本文由《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公号分享大家,仅供学习使用,不得用于商用,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