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发制造业"双创"计划 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贯标
- 2018-01-04 13:45:00
- 转贴
- 3087
12月18日,江苏省正式发布《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转型动力。按照计划,到2020年底,江苏省将重点打造10个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制造业“双创”示范平台、40个省内重点行业推广应用示范平台;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90%。行动计划还提出,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贯标。结合“双创”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支持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与自对标,引入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加快企业管理模式变革。
以下为详细内容——
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双创”的主战场。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是推动“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双创”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有利于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转型动力。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双创”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我省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围绕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四个领域,推进制造业“双创”平台示范工程建设。到 2020年底,重点打造10个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制造业“双创”示范平台、40个省内重点行业推广应用示范平台;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 90%。制造业“双创”平台成为带动制造企业提质增效,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载体,成为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变革生产关系,推动江苏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强大引擎。
二、重点任务
(一)要素汇聚领域
以推动制造业“双创”要素数字化、系统集成化、业务协同化为重点,支持建设面向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双创”要素汇聚平台,促进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
(1)建设企业级“双创”要素汇聚平台。一是推进企业级研发设计网络化协同。推动制造企业构建多主体参与、跨部门联动的网络化协同研发平台,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工程,推进工业知识、技术、方法、模型的软件化和平台化,推进研发流程从串行向并行转变,鼓励制造企业设计、仿真、工艺等研发软件和工具的云端迁移和部署,加快各类研发资源在线汇聚和共享。二是推进企业级制造资源智能化管控。支持制造企业加快生产设备、计量检测、仓储物流等制造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制造过程动态感知和集成互联水平,提升各类制造资源网络化配置、优化和共享能力。三是推进企业级经营资源集成共享。推动制造企业加快人力资源、客户资源、营销体系、融资渠道等资源要素的数字化、平台化、社区化,提升企业各类经营资源要素网络化配置、优化和共享能力。。
(2)建设产业链级“双创”要素汇聚平台。一是推进产业链级协同研发。推动我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型制造企业建立面向产业链的协同研发平台,在线汇聚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发者等相关方研发资源和能力,加快构建研发需求在线发布、研发资源在线共享、研发业务在线协同的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二是推进产业链产能协同。以促进重点行业制造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重点,推动企业间供应链管理、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业务系统的横向集成,在线整合汇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制造资源和业务能力,打造行业制造能力在线发布、网络协同和实时交易平台。
(二)能力开放领域
以促进全社会研发、生产、孵化等制造资源和能力开放的在线化、市场化为重点,基于平台推动大企业“双创”要素和能力与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培育基于数据驱动、供需高效匹配的资源和制造能力开放、共享、交易新模式。
(1)建设研发设计能力开放平台。一是推进大型制造企业研发设计能力开放。支持大型制造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互联网“双创”平台整合实验仪器、检测设备、技术专家等线下研发资源,推动专业软件、开发工具集、技术知识库、应用模型库、测试评估库等基础工具在线共享,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下能力线上配置的新型研发服务。二是推进制造企业开展线上研发设计众包。鼓励制造企业搭建开放创新交互平台,推行众包、众创研发模式,协同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基于平台开发工业 APP 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形成社会化联动研发生态。
(2)建设生产制造能力开放平台。一是推进大型制造企业制造能力在线交易。支持大型制造企业构建分享制造平台,推动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在线分享和优化配置,面向全行业提供生产加工、计量检测、测试认证、物流配送等制造能力交易服务,探索制造能力可计量、可协同、可交易的新模式。二是推进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行业骨干企业提升数据采集、边缘计算、设备连接、生态搭建等能力,搭建资源富集、创新活跃、跨界融合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全行业提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服务。
(3)建设“双创”孵化能力开放平台。一是推进大型制造企业搭建创业孵化互联网平台。鼓励和支持大型制造企业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孵化平台,整合投融资、方案咨询、检测认证等孵化能力,并发挥自身研发、制造、管理、市场、品牌、渠道等优势,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二是推进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建设。持续组织省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建设和认定工作,鼓励和支持我省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建设网络化、平台化“双创”资源载体,加快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发展步伐,优化小微企业“双创”环境。
(三)模式创新领域
推进制造业“双创”平台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企业生产制造和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加快组织管理向扁平化、创客化、自组织拓展。
(1)建设新型生产制造模式平台。一是发展个性化定制。支持企业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按需制造平台,提升动态感知、实时响应消费需求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能力。支持建设 3D 打印等“双创”服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在线提供快速原型、模具开发和产品定制等创新服务,培育“互联网+”新型手工作坊等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模式。二是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企业依托“双创”平台,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产品监测追溯、远程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型制造。
(2)建设新型组织管理模式平台。一是推行企业内部创客化新型组织体系。支持制造企业创新组织架构,依托“双创”平台推动管理模式从管控型组织向自组织型转变,探索发展小型化、自主化、灵活化的新型决策组织单元,构建网络化、扁平化、创客化新型组织体系。二是推行新型企业合伙人制度。推动制造企业通过支持员工创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开辟新市场,鼓励建立新型企业合伙人制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三是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贯标。结合“双创”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支持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与自对标,引入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加快企业管理模式变革。
(四)区域合作领域
以推动制造业“双创”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为重点,支持“互联网+先进制造”特色基地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双创”示范区,形成制造业“双创”平台引领发展、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
(1)建设区域级制造业“双创”平台。支持省内产业集聚区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区域级制造业“双创”平台,或者引进国内重点制造业“双创”平台,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广大企业提供集技术、人才、管理、设计、渠道、市场、融资、培训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打造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创新衔接的创新载体。
(2)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双创”示范区。在全省产业集聚区组织开展江苏省“互联网+先进制造”特色基地创建和认定工作,促进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制造业“双创”平台、两化融合示范服务机构,积极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建设,支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双创”示范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省、市联动工作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完善政策体系,实施全程服务,按年度按区域细化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定期发布和推广平台建设成果。各地要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制定推进方案,抓好工作落实。
(二)加强政策支持
充分发挥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工程项目。鼓励市、县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政府有关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和整合。
(三)完善服务体系
开展面向制造资源、能力等“双创”要素的在线开放、交易、共享等市场化和网络化的新型认证、评估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管理,实施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指导企业开展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四)加强人才支撑
支持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运营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加强合作,针对性开展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运营人才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运营企业引进相关国际高端人才。推广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持续组织开展江苏省优秀CIO评选认定工作,培育壮大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队伍。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双创”试点示范平台建设、运营领军人才和团队申报省级以上人才工程项目。